认知科学与佛学“谈心”——堪布浙大演讲1(附视频)
科学与佛学“谈心”
浙江大学演讲《认知科学与佛学》之一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5060w3i44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主持人:
“认知科学与佛学”这个专题,可能有很多人了解,也可能有些人不是特别熟悉。因为我自己研究这方面很多年了,所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。
大家都知道,科学跟佛教展开对话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。比如,早期在宇宙学方面的对话;以及上个世纪随着量子力学的兴起,佛教跟量子物理学的对话;特别是认知科学兴起之后的对话。
“认知科学”在西方并没有很长的学科史,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,但是发展非常快。它与佛教有个特殊的亲缘——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人心。认知科学与佛教的对话,在欧美国家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。当代顶尖的科学家跟佛教的僧人之间,开展了极富成效的对话。在国内,这样的研究也在起步。所以今天非常荣幸地亲自与堪布这样的高僧大德,一同就这个问题展开对话。我想,不仅对我本人的研究,对诸位,也会有极大的利益。
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就科学和宗教的关系,发表过非常深挚的讲话,他认为佛教和科学是相辅相成的,佛教非常符合科学的精神。
由于佛教本身内在的特质,以及现在认知科学发展的状况,因缘会合,在我们这个时代,出现了佛教与科学相结合的良好契机。
在这个领域中,最重要的一个议题,就是关于意识的研究。意识研究在西方,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真正的历史并不长,应该有一百多年。特别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随着脑科学的兴起,这个学科开始快速发展起来。
意识占据着人类心理生活的核心地位。一直以来,意识的本性,是人类思想所面临的最为艰深的议题。不论是在宗教、哲学还是科学等方面,大家会发现,当代重要的一些顶尖科学家,比如,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克里克,还有埃德尔曼、斯佩里、里贝特,很多是诺贝尔获奖者,他们当然都是从实证科学的角度出发,但是他们所揭示的东西,跟佛法所提到的道理,具有极强的印证性。这也使得这两大思想体系能够走到一起,进行亲密的交流,并且有很多议题可以展开讨论。
意识研究在上个世纪90年代,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,像认知心理学、哲学、神经科学、人工智能、超个人心理学等研究,各种对话都展开得如火如荼。
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间,人类对意识本性的理解,取得极为深远的进步。然而意识现象的独特性,仍然为人类理智和科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。比如说,心和身的关系问题。这些难题,犹如19世纪末飘在物理学上空的“乌云”一样,飘在当代意识科学研究的上空。当然在科学领域里面,这种危机也是一种契机。
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一句话,他说:“佛教西渐是20世纪非常伟大的一个事件。”还有我翻译过一本西方认知科学家瓦雷拉的书,他在这本书里面这样说过:“亚洲哲学,尤其是佛教哲学向西方传播,乃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二次‘文艺复兴’。其对西方文化的重要性,堪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希腊思想的再发现。”这是对佛教思想的极高评价。
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佛教开始在西方广泛传播,遍及于欧美社会的各个阶层,正是这样一个社会基础、文化交流基础,为当代意识科学、认知科学和佛教的对话,奠定了丰厚的土壤。以至于当代许多哲学家、心理学家、认知神经科学家,为弄明白意识的本性和心智的本性,而转向了东方文化这样一个具有深厚资源的心学传统。他们开始自觉地在东方的传统中,寻找理智的资源和灵感。他们希望这种对话能为当今意识领域开拓新的思路。
东方传统作为另外一套跟西方科学思想体系不同的观念体系,尤其是佛教传统,与西方的哲学、心理学以及当代心智科学之间,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对话议题。如果大家熟悉的话,可以看到,当代许多科学家讨论的问题,包括到底心是什么,以及人的心是怎么被转化的;再比如探讨心脑的关系、心理健康、人格的改变与转化、高峰体验、宗教体验、神秘体验、意识的水平和人类的成长极限等等。其中最富有成效的对话,发生在西方的现象学传统里面,比如说超个人心理学、神经科学,与东方传统的禅宗、密宗、唯识学、南传佛教等的对话。这涉及到极为广泛的领域。当然我的认识也比较肤浅,但我认为佛教是真正研究“心”的。
当代也有很多科学家,他们本身也在修习佛法。举两个例子:一个是美国的神经学家奥斯汀,他写过好几大本关于禅与脑的著作,他是在这个层面上,探讨禅宗与当代西方的神经科学、心理学之间的一些议题;还有一个认知科学家叫瓦雷拉,他是基础性工作做得最广泛的人之一,他把大量佛教的思想引入到当代认知科学里进行研究,比如,关于自我的研究、关于意识的研究等等,而且还将其引入到当代西方的哲学思想领域里面。
最后我还想说一点,对话双方都是开放的。科学家要更谦逊地去了解佛教深邃思想体系中的宝贵资源;同时佛教界的人士,也要敞开心胸了解当代科学的发展。
堪布:
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交流。几年前我来过浙大,那天不巧赶上你们考试,来听演讲的比较少,会场都坐不满。今天人太多了,现场又坐不下,有一部分人被分到其他会场,正在通过大屏幕收看。如果方便的话,希望讲之后你们等一等,我也去跟大家见见面。
今天在座的,主要是认知科学的研究者。认知科学和佛教的关系,李院长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研究,给大家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。我作为一个佛教徒,对科学也很感兴趣,尤其对心灵科学方面,很有意乐去学习、交流。
在所有的科学领域中,认知科学是专门研究“心”的学问。刚才李院长也说了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几所大学,对认知科学有了初步研究。到今天,它在西方已成为非常受重视的一门学科。而在东方,近年也有一些科学家把它当作重点研究对象,同时翻译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著作。
认知科学是研究心灵的科学。要了解心灵,东方或许比西方更有优势。西方科学只有几百年的历史,对心灵的探索几乎是空白;而我们东方文化,在几千年当中,对心识各方面的研究以及禅修实验,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。
1
第一学科
今天在场的,有三个学校的教授、博士生和研究生。大家对这方面很感兴趣,我也认为,它比其他专业可能更有意义。
如今我们正处于物质爆发时期,多数人把情感、钱财当作生活目标,当然,很多国家也都经历了这个过程。但到了一定时候,人不但需要钱财的满足,还需要艺术和哲学层面的充实,更需要在心灵、灵魂和宗教层面进行探索。这是人类的需求规律。
2001年,刚迈入21世纪时,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一起资助了七十多位科学家,研究本世纪最主要的带头科学有哪些,最后他们确认了四种:纳米科学、生物科学、信息科学,以及认知科学。认知科学作为21世纪带头科学,我认为,人类如果深入研究,得到的利益应该最大。
至今十多年过去了,现在许多西方高校都非常关注东方文化,尤其关注藏传、南传和汉传佛教,对其禅修和理论展开研究,并迎请了许多佛教大德,请他们作测试,同时开展各种对话。这些科学家自己也定期、不定期地参与体验,如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。
而我们汉地的各个大学,除了几位学者以外,很少有人对此感兴趣。我去过很多学校,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贸易、会计等容易找工作的专业,最关心怎么样才能很快赚钱,而对心灵的探讨,大多无人关心。
其实,什么对我们最有利?就是在心上面的认识和修证。无论你信仰宗教,抑或不信而纯粹研究学术,了解这些对人生都很重要。因此,我们一定要重视认知科学。
2
科学与宗教
对如今的佛教徒来说,虽然修行最重要,解脱才是目的,但在这个时代,形形色色的科技令人眼花缭乱,如果对科学一窍不通,做任何事都会举步维艰,甚至内心的有些疑惑也难以遣除,所以同样需要了解科学知识。
尤其是出家人,生活在僻静的山林和寺院,所得到的教育有限,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对话和咨询,请科学家答疑,消除自己的一些疑问。
有人认为,出家人研究科学、交际世人是一种散乱,我不这么看。如果一心一意在山里闭关,其人生目标仅此而已,那可以不需要这些;但如果真想对世人有所饶益,就要对宏观和微观世界有所了解,就要跟科学人士沟通交流。
同样,作为科学工作者,包括还没进入社会的年轻人,也有必要研究宗教。因为学校里教的知识,不可能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,如果对宗教有所认识,那在人生中遇到任何挫折,都能掌握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。因此,在某种意义上,科学和宗教不但不矛盾,而且互补,相辅相成。
上个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、量子力学创始者德国的普朗克就曾说:“宗教和科学之间不可能找出一个矛盾来,而在最重大的问题上,却可以看出意见完全一致。宗教和科学这二者并不互相排斥,相反,是互相补充的,好像是为相辅相成准备了条件。”
这句话很重要。有些科学人士认为,宗教是陈旧的迷信,跟不上科学,这种想法是错的;有些宗教徒对科学嗤之以鼻,这种态度也不合理。当双方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这个世界时,通过交流,会获得极大的收获。
所以,以后如果因缘具足,科学与宗教展开对话很有必要。宗教人士和科学人士,以及凡是对此有兴趣的人,都可以抛出不解,互相辨析,如此双方一定能得到非常棒的启发。
心的秘密——浙江大学演讲2
心的力量与证悟——浙江大学演讲3